学院首页 > 正文

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各专业开展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

2025年09月29日 08:42  来源:   作者:各专业教研室   供图:各专业教研室编辑:刘明珠  点击:

为帮助2025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,全面了解所学专业,明确学习目标,科学规划大学生涯,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于2025年9月23日至9月25日,组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物联网工程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、软件工程、机器人工程六个专业,分别开展了新生专业教育。

9月23日下午,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研室主任师春灵在人文楼408教室为新生开展专业教育。她系统讲解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、培养目标及应用前景,并结合自身学术经历,鼓励同学们保持探索精神、培养创新思维。同时,就大学生活规划、如何克服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、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实用指导,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。

活动中,科大讯飞工程师陈远航结合自身工作与竞赛经验,为新生带来多维度的成长指引。他系统梳理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知识框架与学习方法,立足行业前沿,深入剖析了该领域的就业格局与发展趋势。他强调,应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,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赋能,通过积极参与专业竞赛与实践活动,持续锤炼技术硬实力与综合软实力,为未来职业发展筑牢基础。

9月23日晚,物联网工程专业在人文楼510和516教室举行新生见面会,教研室主任郭晶晶老师主持会议。她代表全体教师对新生表示热烈欢迎,并详细介绍了专业的发展历程、培养目标、课程设置、专业特色,以及在学科竞赛、考研与就业方面的成果,勉励同学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证明自身能力。

优秀教师代表吴佳欣老师通过身边常见的AIoT应用案例,让新生直观感受“物联感知+智能互联”的专业核心价值。在此基础上,他进一步介绍了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,鼓励新生以赛促学,在实战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,并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线,助力新生提前规划成长路径。

科大讯飞高级工程师王刚老师从“什么是物联网”“‘一核两翼’的人才培养规格”“职业素养与就业保障”“物联网典型产品案例”四个方面,对专业进行了全方位解析。他还详细阐述了如何有效规划大学四年生活,希望同学们通过多尝试、多探索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。

9月23日晚,人工智能教研室张冬松副教授与科大讯飞高级工程师祝森在人文楼410教室为本科新生开展专业认知讲座。张冬松老师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、学科概况、培养体系、实训条件及岗位发展前景五个维度,对专业进行了系统解析,帮助新生建立起清晰的专业认知框架。随后,祝森高级工程师从行业实践角度出发,结合科大讯飞的企业发展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、产业人才需求标准以及大模型技术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影响,全面解读了当前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,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专业展望,为新生明确职业方向提供了有力参考。

9月24日晚,张冬松老师在人文楼510教室为人工智能专业专升本新生开展专业教育讲座。他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、理论体系、人才培养方案、实训平台建设及职业发展路径五大方面,进行了深入讲解。内容涵盖领域前沿动态、核心理论、课程体系、实践资源与就业前景,帮助新生全面了解专业内涵。讲座最后,张冬松老师寄语新生:要立足当下、脚踏实地,以积极态度投入新阶段的学习与生活,努力实现“人人皆可成才,人人尽展其才”的成长目标,为后续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9月24日晚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姚瑞玲在人文楼408教室开展专业教育讲座。她首先介绍了本专业的师资优势与教学团队实力,随后解读了人才培养方案,明确了学习方向,并分析了专业发展前景,为新生勾勒出清晰的学业蓝图。同时,姚瑞玲老师详细讲解了第二课堂学分的获取途径,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国家级、省级学科竞赛,通过以赛促学,积累知识、提升能力。整场讲座内容详实、指导性强,帮助新生对大学学业规划形成了清晰认知,为专业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9月24日晚,机器人工程专业新生见面会在人文楼310教室举行。教研室主任贾富海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教研室的基本情况,随后以“跨专业融合·智能未来”为主题,从专业概述、培养体系、实训条件、岗位发展以及学习策略与资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。最后,他引用作家柳青的名言:“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,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,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。”勉励同学们不负韶华,以勤勉为舟,用四年的汗水为青春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。

9月25日晚,软件工程教研室主任林金珠在人文楼106教室开展专业教育讲座。她首先介绍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、课程体系及发展方向,突出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”的培养核心。依托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、注重实战的学科竞赛机制以及“第二课堂成绩单”制度,全面培养学生在软件项目管理、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。讲座还为学生清晰规划了未来发展方向,在考研方面,详细解析了考试科目与备考策略;在就业方面,强调专业技能与项目经验对获得高质量岗位的关键作用,引导学生夯实基础、积极参与实践,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或继续深造奠定坚实基础。

上一条: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入学教育大会 下一条:我校参加全省民办高校内涵建设提升专题培训班

关闭